最(zui)近一(yi)周,一則消息引起了業界震動。財政部宣布,經相關部門調查,一架編號為EW-001PA的波音737客機是屬于白俄羅斯總統盧卡申科的專機,于是財政部決定對該客機進行制裁,宣布其成為“被凍結財產”。
一架早就完成產權交易、有著清晰歸屬的飛機,一(yi)個飛機的(de)合法用(yong)戶居然因一道凍結令而被(bei)剝奪了使用(yong)飛機的(de)權利,忽然就變成可能失去控制權的“危機”,確實讓人感到驚奇。
一場潛在(zai)(zai)的(de)信用(yong)危機,正在(zai)(zai)緩慢發酵(jiao)。一場無(wu)聲的(de)警醒,正在(zai)(zai)醞釀和覺悟中。
1.在用品的遠程控(kong)制
筆者(zhe)在上個(ge)月(yue)剛出版的(de)《人本(ben):從工業(ye)互聯(lian)網走向數字文明》(簡稱《人本(ben)》)書中寫到(dao)看待(dai)產品的(de)幾個(ge)視角,其中:“企業邊界視(shi)角:在(zai)企業內部,產品分為在(zai)研品、在(zai)制品等;在企(qi)業外部(bu),產品分為在售品(pin)、在用品(pin)等。企業內外部產品所屬權截然不同”。從千百年來的商品交易規則來說,買賣雙方都遵守契約精神,當一個產品以商品身份,通過購買環節完成交易之后,就成為了在用品,產權已經易手,物權屬于買家,屬于使用在用品的客戶。按照西方最言之鑿鑿的說法:“私有財產權神圣不可侵犯”。
如(ru)今,不(bu)(bu)僅屬于白(bai)俄羅(luo)斯(si)的飛機被勒令不(bu)(bu)能用了,私有財產權不神圣了,文明面孔變臉叢林大盜了,而且(qie)通(tong)過這則新聞印證了波音飛(fei)機可能有“后門”的傳言。既然這架飛(fei)機是(shi)白俄羅斯總統專機,停(ting)靠在白俄羅斯境內,物權歸(gui)白俄羅斯所有,駕駛(shi)權歸(gui)專機飛(fei)行員所掌握,令人頗(po)為費(fei)解的是(shi),人能夠(gou)以什么(me)樣的方(fang)法來對其實施制裁呢?
在很多吃瓜群眾聽到這則新聞感到詫異之時,也有人立刻表示質疑,認為波音遠程控制飛機是謠言,一個理由是波音公司不敢冒天下之大不韙,犯下“反人類罪”,另一個理由是,如果波音試圖搞遠程控制,可能引起“軟件運行異常,或通訊被干擾,則‘誤殺’的風險也很大。”總之,斷定遠程控制飛機這件事情,波音不敢干,也干不了。
筆者認為,遠程控制飛機這件事情在技術上是有可能實現的。九年前發生的MH370空難,羅羅公司工程師不得不公開了羅羅發動機可以與衛星通信的秘密。盡管當年在這個通信過程中,數據是單向傳輸的,僅僅是幫助發動機公司了解飛機當時的位置。單向傳輸數據肯定是做不到遠程控制飛機的。但是,畢竟九年過去了,工業互聯網技術的快速發展,是有可能采用更好的網絡與通信技術,更高的帶寬,更強的機載軟件,來讓地面設備實時了解飛機內部狀態甚至接管飛機的飛行動作的。
自從(cong)發(fa)生(sheng)911劫機事(shi)件后(hou),波音公司就(jiu)曾經宣稱,他們(men)給所有波音飛(fei)機都安裝(zhuang)了一個(ge)“特殊的系統”,可以保證在(zai)緊(jin)急(ji)情況下,飛機(ji)不會被恐怖分子(zi)劫持,這(zhe)意味著(zhu)波音(yin)的地面技術人員有可能遠程(cheng)接(jie)管飛機(ji)某些控制權。
在(zai)2015年時,德國空中交通管理(li)局(ju)曾經(jing)建議,航(hang)空業應該(gai)開發新(xin)技術,讓機場控制塔人員能夠(gou)在(zai)飛機出(chu)現緊(jin)急(ji)事故(gu)時,讓地(di)面人員接(jie)手操控飛機。
如此看來,地面人員接手操控(kong)飛機,至(zhi)少(shao)在技術(shu)上已(yi)經是(shi)一個研(yan)發方(fang)向,甚(shen)至(zhi)是(shi)一個研(yan)發成果。如果已(yi)經研(yan)發成功,飛機已經變成某種特殊工業互聯網絡中的一個在用品終端,其最終控制權并不完全是在用戶手中,而是在飛機制造廠商手中。果真如此,事情就變得有點詭異了——如果是飛機停在地面,遠程把發動機關掉,或通過OTA(隔空升級,在汽車業已經是成熟技術)修改機載軟件,飛機就無法起飛;如果飛機正在空中飛行,那么關掉飛機發動機,或者讓控制飛行狀態的軟件有一部分失效,就意味著讓飛機出現飛行故障;如果是接管了飛機飛行控制系統,則飛機將會飛向飛機(ji)制造(zao)廠商指定的地方降落,甚至也有可能讓其墜機。
筆者相信,從各方面理由來權衡,飛機制造廠商絕不會去做這種傷天害理、害人害己的事情。但是,誰能保證,手握飛機制造(zao)廠商生殺大權的背后操控者,一定不會去逼著飛機制造廠商做這種事情呢?這種極小概率的高危風險是存在的。
如果說,我(wo)們還無法確(que)定飛機(ji)制造商是否一(yi)定能接管飛機(ji)控制權,那么現在(zai)能看(kan)到的(de)事實證明,有不少工業(ye)在(zai)用品作為(wei)工業(ye)互聯網(wang)的(de)終端設備,是可以做到遠程控制的(de)。
例如某些智能網聯汽車在行駛過程中,會把汽車行駛路線、轉向動作、剎車動作、汽車內外溫度、電池電量、各個零部件狀態等關鍵數據,都通過某種預先設定好的網絡,上傳給該公司的數據中心。即使是駕駛該款汽車的司機沒有記住自己做過哪些駕駛動作,走過什么路線,但是該公司數據中心后臺人員卻十分清楚,因為一切皆有數據,數據皆有明確的時空背景。數據傳輸路徑不僅可以從汽車到該公司(si),也可以從該公(gong)司到汽車,如果該公司需要遠程接管汽車的控制權,基于CPS(賽博物理系統)技術是可以做到的(以C控P);某些出租車和公交大巴指揮中心已經可以做到遠程關閉汽車發動機,以防止劫匪利用車輛作案或逃逸;現在的工程機械大都具有遠程控制功能,可以實現遠程采集機器的工況數據,并且隨時控制開關機,以實現基于工業互聯網的租賃服務(“結果經濟”)。這些案例在《人本》中均有介紹。
實際上(shang),高端(duan)機(ji)床,機(ji)器人,智能儀表,醫療設備,礦山設備,工業軟件……等一系列在用品,都有可能做到遠程控制。伴隨著數字技術的提升和精湛,某些“不講武德”的企業或國家,卻一直在讓數字文明和商業文明斷崖式跌落。
2.人造系統進化趨勢(shi)
當我(wo)們談及工業互(hu)聯網時(shi),在(zai)(zai)很多人(ren)的(de)意識中,都是企業內部(bu)“人(ren)、機、物”的(de)聯網。而對已經出廠的(de)產品(pin)(pin)——在(zai)(zai)用(yong)品(pin)(pin),特別是在(zai)(zai)用(yong)品(pin)(pin)的(de)特殊屬性,往(wang)(wang)往(wang)(wang)有(you)所(suo)忽視。實際上,很多高值、高耗、高危、高通用(yong)類的(de)在(zai)(zai)用(yong)品(pin)(pin),往(wang)(wang)往(wang)(wang)都是網絡化的(de)產品(pin)(pin)。例如飛機、汽(qi)車、船舶、機床等(deng)。
在(zai)《人本(ben)》書中,作者指出了人造系(xi)(xi)統(tong)(產品)發展的(de)兩大進(jin)化(hua)趨勢:“從人造系(xi)(xi)統(tong)視角看,人造系(xi)(xi)統(tong)有兩個(ge)進(jin)化(hua)趨勢,一個(ge)是(shi)物理實體系(xi)(xi)統(tong)中逐(zhu)漸(jian)增加數(shu)字虛體,形成數(shu)物融合,這(zhe)是(shi)人造系(xi)(xi)統(tong)網絡(luo)化(hua)的(de)基礎;另(ling)一個(ge)是(shi)從單系(xi)(xi)統(tong)發展到(dao)網絡(luo)化(hua)系(xi)(xi)統(tong),即(ji)(ji)要(yao)么(me)系(xi)(xi)統(tong)本(ben)身即(ji)(ji)網絡(luo),要(yao)么(me)系(xi)(xi)統(tong)包含網絡(luo)要(yao)素。”如圖表1所示(shi)。
當(dang)物(wu)理實體類產(chan)品系統(tong)中逐漸增(zeng)加數(shu)字虛體(如芯(xin)片(pian)、軟(ruan)件、傳感器、網(wang)絡等(deng)),形(xing)成數(shu)物(wu)融合,將(jiang)會產(chan)生大量(liang)的(de)CPS;另一個重要的(de)(de)進化方向是(shi),產品呈現出網(wang)絡化的(de)(de)趨勢,即大量的CPS彼(bi)此更趨向(xiang)于(yu)聯成網(wang)絡。《人(ren)本》作者(zhe)認為:CPS網絡,就是(shi)工業互(hu)聯(lian)網。
例如,在(zai)一輛汽車上(shang),少則幾十個(ge)ECU(電(dian)子控制單元),多則兩百多個ECU,相當(dang)于有兩百(bai)多個雜牌電腦在各自工作,車規芯(xin)片也達到2000多個。因此通(tong)常要用CAN總線(xian)把這些(xie)ECU聯接起來,協(xie)同工作。而(er)且,車外有車聯網和(he)北斗/GPS網等,車內有CAN總線聯網,ECU的芯片(pian)內(nei)部有百億根晶體管聯線網(wang),因此汽(qi)車是(shi)典(dian)型的“網外有網,網內(nei)有網”的網絡化產(chan)品,是工業(ye)互(hu)聯(lian)網(wang)的在用(yong)品終端。
3.產(chan)品屬性變(bian)化有常
產品是所有(you)人(ren)造(zao)系統/人造物的(de)泛稱。產品(pin)具有多種屬(shu)性:既是上(shang)游企業實體的(de)交付的(de)產品(pin)實體,也是本(ben)企業的(de)生產資源(如原材(cai)料、半成品(pin)等),還是本(ben)企業交付給下游企業/客戶的產成品,產品屬性一直在原材料、半(ban)成品(pin)、產成品(pin)、商品(pin)、在用品(pin)之間來回變化。《人本》提出的工業互聯網生態系統模型(IIEM)將產品歸入資源維。
? 生命周期視(shi)角:產品生命(ming)周期隱含了時(shi)間維度,產品在時(shi)序(xu)上按照“設計→制造(zao)→使用”次序(xu)發展,不同階(jie)段(duan)產品具(ju)有(you)不同的形、態和(he)屬性;
? 映射(she)空(kong)間視角:物理空間的產品生(sheng)命周(zhou)期(qi)可以[敏感詞(ci)]映射(she)到數(shu)字(zi)空間,映射(she)的數(shu)字(zi)孿生(sheng)體(ti)在生(sheng)命周(zhou)期(qi)不(bu)同階段也會對應呈現出不(bu)同的形、態和屬性(xing);
? 企(qi)業資(zi)產視角:物(wu)理空間(jian)的產(chan)品(pin)屬(shu)于物(wu)理資產(chan),數(shu)(shu)字空間(jian)的數(shu)(shu)字孿生體、數(shu)(shu)據和軟件(jian)等(deng)屬(shu)于數(shu)(shu)字資產(chan),兩類資產(chan)都(dou)是極其重要的企業資產(chan);
? 數物(wu)融合視角:同時對產(chan)品(pin)進行兩方(fang)面思考(kao),既考(kao)慮物(wu)理產(chan)品(pin),也考(kao)慮數字產(chan)品(pin),更要考(kao)慮數物(wu)融(rong)合之(zhi)后(hou)的新產(chan)品(pin)、新技術、新模式、新業態;
? 企業邊界視角(jiao):在企(qi)(qi)業(ye)內部,產品(pin)(pin)(pin)分為在研品(pin)(pin)(pin)、在制品(pin)(pin)(pin)等;在企(qi)(qi)業(ye)外(wai)部,產品(pin)(pin)(pin)分為在售品(pin)(pin)(pin)、在用品(pin)(pin)(pin)等。企(qi)(qi)業(ye)內外(wai)部產品(pin)(pin)(pin)所屬權(quan)截然(ran)不(bu)同;
? 產品(pin)組成視角:產品(pin)正在向(xiang)“機電軟(ruan)網”平(ping)臺(tai)化(hua)發展(zhan),在軟(ruan)件(jian)定義下,產品(pin)零(ling)部(bu)件(jian)趨向(xiang)于不固定,即(ji)更換軟(ruan)件(jian)可(ke)以改(gai)變產品(pin)功能,產品(pin)更靠近資源,逐漸(jian)失去“最終產品(pin)”的內涵。
很(hen)顯然(ran),所處(chu)時空不同(tong),使用條件不同(tong),產品的屬(shu)性就有很(hen)大不同(tong)。認識不到這種差(cha)異性,就無(wu)法做好工(gong)業互(hu)聯網。
所有已(yi)經接入工業互聯(lian)網(wang)的在用品,都存在危機,都有可能成(cheng)為“危機”。所(suo)有從(cong)業(ye)者,都有必要站(zhan)在(zai)數字(zi)文明的(de)高度上,重新審視和認識工業(ye)互聯(lian)網。
工(gong)業互聯網是一種(zhong)客觀存在,是工(gong)業化進(jin)程發展到后期高級階(jie)段的必然產物。筆(bi)者在2020年所寫“工業(ye)互聯(lian)網:高(gao)歌猛進為(wei)哪般?”文章中對工業(ye)互聯(lian)網做了認識(shi)上的定性:“工業互聯(lian)網不(bu)是(shi)工業的(de)互聯(lian)網,也(ye)不(bu)是(shi)互聯(lian)網的(de)工業,更不(bu)是(shi)社交(jiao)、消(xiao)費互聯(lian)網在工業的(de)應用(yong),而是(shi)工業要素按照工業邏輯(ji)、工業網絡結構(gou)互聯(lian)的(de)網。”
作為高值、高耗、高危、高通用類的在用品,其本身往往含有較多的網絡成分(如飛機、汽車、船舶等復雜產品內部都有復雜網絡),而其作為在用品,也一定工作在某種基于工業化的考慮而建立的特殊網絡之中,成為某種未知種類的工業互聯網中的在用品終端。因此,在用品的(de)產品屬性已(yi)經(jing)發生了較(jiao)大變化。即使在產權和常規使用權上屬于用戶,但是在最終控制權上可能還屬于原制造廠商;網絡化的在用品,既是用戶認可的某種工業品,也可能是用戶不曾認識或知曉的危險品,甚至可以在某種狀態下變成具有攻擊性的“特殊[敏感詞]”,例如當飛機、汽車等高速運動的在用品駕駛控制權被圖謀不軌的人員接管之后,可以作為一種特殊的“自殺式”[敏感詞],對空中或地面的特定目標發起撞擊,達到某種不可告人的目的。
科(ke)學、技術、產品,從來都是雙刃劍。TRIZ發明(ming)創新(xin)方法論早就闡明(ming):任何人造系(xi)統(tong),都兼(jian)具有用功能和(he)有害(hai)功能(neng),當有用(yong)功能(neng)被(bei)充分利用時(shi),人們得到的(de)是(shi)省(sheng)力、省(sheng)時(shi)、省(sheng)事、享受(shou)、健康(kang)等受(shou)益的(de)結(jie)果,弘揚(yang)的(de)是(shi)商業文(wen)明和(he)數字文(wen)明;當有(you)害功能被充分利用時(shi),人們得到(dao)的(de)是耗時(shi)、費力(li)、危險(xian)、恐怖、災(zai)難,甚至(zhi)是毀滅的(de)結果,泛濫的(de)是強盜邏輯(ji)和叢林(lin)法(fa)則(ze)。
即使產(chan)品本(ben)(ben)身沒有(you)什么廠(chang)家預先惡意設(she)置,但是(shi)產(chan)品本(ben)(ben)身的安全性不(bu)夠(gou),也(ye)很容易因為(wei)其所具有(you)的“數物(wu)融合(he)”屬性而被(bei)網絡(luo)黑客利用。例如,在(zai)智(zhi)能網聯汽車(che)的CAN總線(xian)和設(she)備/系統間通(tong)(tong)信(xin)中,網絡(luo)和零(ling)部件終端都具有較多的脆弱性(xing)(xing),黑客可以通(tong)(tong)過攔截數據并執行特(te)定(ding)手段,實現跟蹤車輛、解鎖車門(men)、進行發動(dong)機時鐘脈沖干擾攻擊及泛洪(hong)通(tong)(tong)信(xin)攻擊等操作(zuo),改(gai)變車輛用途——改(gai)變在用品屬性(xing)(xing)。
因此,當工業化發展到后期階(jie)段(duan),當海(hai)量工業產(chan)品成(cheng)為工業互(hu)聯(lian)網在用(yong)品終(zhong)端(duan)后,在用(yong)品的(de)安全性,已(yi)經成(cheng)為了(le)一個必須高度警惕的(de)關鍵問題。加(jia)深對工業互(hu)聯(lian)網的(de)認識,提高生產(chan)系統和產(chan)品的(de)安全等級,已(yi)經變得十分緊迫和必要(yao)。
5.小(xiao)結
世界變得很不(bu)太(tai)平(ping),產品(pin)具(ju)有多維屬性。產品本身不斷進化,數物融合利害并存。
私有(you)物權,已(yi)經(jing)沒有(you)那(nei)么神圣,強(qiang)盜(dao)邏輯,隨時(shi)都會無理橫行。
商業文明,逐漸衰(shuai)敗頹廢凋零(ling),數(shu)字(zi)文明,節操失守(shou)逝者如風。
萬物互聯(lian),工(gong)業已經升級轉型,以人為本,才(cai)是(shi)工(gong)業本質特(te)征。
所(suo)有(you)產(chan)品都兼具有(you)用(yong)和有(you)害功能,關鍵看最終(zhong)控制權掌握(wo)在誰的手(shou)中。
對(dui)一架(jia)飛機的制裁,引發了一場深刻(ke)的信(xin)任(ren)危(wei)機,新型工業化(hua)建設,一直(zhi)在(zai)長途(tu)的跋涉中。
通(tong)過“危機(ji)”事(shi)件,人(ren)們終于(yu)知曉,對所有工業互聯網終端類的在用品(pin),有必要睜大眼睛。數(shu)字文(wen)明的建設(she),絕非(fei)一日之功。
當工業互聯網成(cheng)為一種普遍現象,生產設備和在用品就(jiu)必須要自(zi)主可控!
免(mian)責聲明:本(ben)文(wen)采(cai)摘自網(wang)絡 英(ying)諾(nuo)維盛公(gong)司,本(ben)文(wen)僅(jin)代表(biao)作者個人觀點,不代表(biao)金航(hang)標(biao)及行業觀點,只為轉載(zai)(zai)與分(fen)享,支持保護知識產權,轉載(zai)(zai)請注明原出處及作者,如有侵權請聯系我(wo)們刪除(chu)。